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手机:15903722568(安阳)
网址:www.zhdjwh.com
邮箱:zhdjwh@163.com 906743692@qq.com
地址:安阳市文峰区凯旋大厦7楼707号
当前位置:首页 > 乾坤周易 > 堪舆知识

寻龙点穴

更新时间:2016-02-02 | 点击次数:877 次 | 编辑:华夏道院

(四)观形察势

清代的《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直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最为切要。”风水思想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中考察。

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阴山纬向构造;昆仑山——秦岭纬向构造南岭纬向构造。《考丁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禹贡》把中国山脉划分为四列九山。堪舆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山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山脉,北山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行,渡海而止。中山由岷山入关中,至泰山入海。南山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条大山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力、闪龙,看地理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顺应山脉的走向。

山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比形大,形比势小。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第。势最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推难,观形则易。势力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在山脉集结处有朝案之山为佳。朝山和案山是类似于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像巨僚簇拥着君主。朝案之山可以挡风,并且很有趣屈之情。

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任何一块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犹如中医切脉,从脉象之洪细弦虚紧滑浮沉迟数,就可知身体的一般状况,因为这是由心血管的机能状态所决定的。只有形势完美,宅地才完美。每建一座城市。每盖一栋楼房,每修一个工厂,都应当先考察山川大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无后顾之忧,而后福乃大。

(五)地质检验

建筑基址的地质及其环境的地质,其对人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在二千多年前有一种土宜法,《周礼·司徒》云:“以土宜之法辩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名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著鸟兽,以毓草木。”这就是根据占视土地。帮助人民避凶趋吉。

春秋时,晋景公打算把都城由绎(今山西汾城南)迁到郇瑕氏的地方,大夫韩献子极力反对,认为郇瑕氏那里土薄水浅。污秽积聚,将会导致百姓患风湿脚肿病。甚至引起百姓的怨言。不如迁到新田(今山西侯马市),那里土厚水深,有汾水。举水冲走污秽。百姓受益(见《左传·成公六年》)。这件事说明中国先哲重视地质水土,提倡在土厚水深之处修建城市。

《禹贡》是我国最早记载土壤地理的书,书中把土壤按颜色分为白、赤、黑、青、黄,按质地分为址、坟、植。墟。堪舆经典主张土不可太坚实,也不可太松散,“土穴似土而非土,纹理紧密。”“顽硬者生气不蕃,松散着真阳不尽。”(见《神宝经》

堪舆思想对地质很讲究,甚至是挑剔,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现代科学证明这不是危言耸听。地质对人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土壤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钼、硒、氟等,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第二,潮湿或臭烂的地质,将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潮湿腐败之地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因此,不宜建宅。

第三,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刻对人发生着作用。强烈的磁场治病,也可以伤人,甚至引起头晕、睹睡、或神经衰退。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了地磁《管子·地数》云:“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战国时有了司南,宋代已普遍使用指南针。堪舆思想主张顺应地磁方位,根据不同的地质形态分别采用顺、逆、缩、缀、开、穿、离、没、对、截、犯、顿十二种点地方法

第四。有害波的影响。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双层交叉的河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振动波或污然辐射线或粒子流,导数人头痛、旋晕,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以上四种情况,古时堪舆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用科学道理加以解释,但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回避措施。有的堪舆师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研磨,用嘴嚼尝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层的土质、水质,俯身帖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作样,其实不无道理。

(六)水质分析

植物需要浇水,人类需要饮用水,而水质决定生命的状况。中国上古的许多典籍都谈到水质问题,提倡“井泥不食”即有泥巴的井水不宜饮用。

怎样辨别水质呢《管子·地员》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糗,水黑而苦。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其色谈,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涩,若发馒,不足论。”《堪舆慢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渭嘉泉龙脉长。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冷浆之气味惟腥,有如热汤又沸腾,混浊赤红皆不吉。”

水质直接锡响人的体质,许多疾病都是由水质不宜而引起的。《吕氏春秋·尽数》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重与多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分辟与怄人。”这就是说秃顶、咽炎、颈瘤、恶疮、佝偻等病都与水质有关。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浙江省泰顺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水质对植物生长极为重要。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南阳郦县故城东有条小溪。“源旁悉生菊草。谭间滋液极为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挹长年”。

堪舆思想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环境,这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七)坐北朝南

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26′)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一2度;二是参与人体维他命D合成,小儿常晒太阳可防预佝偻病;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尤其对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较强的灭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先民就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村落居民,考古发现的绝大多数房屋都是大门朝南。到了商周时期,测量方向是选择环境的先行步骤,《诗经·公刘》云:“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后来,汉代政治家晁错提出,在选择城址时。应当“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正阡陌之界(见《汉书·晁错传》。”北为阴,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到。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交换不定。甲骨卜辞有测风的记载,《史记·律书》云:“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莫风居北方,十一月也。条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清明风居东南维,四月也。景民居南方,五月也。凉风居西南维,六月也。阊阖风居西方;九月也。”

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着温风、暖风、渭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衰败丁稀。”这就是说要避免西北风。

风是致病的因素之一。南宋齐仲甫在《女科百问》云:“风乃阳邪也,冷乃寒气也。风随虚人,冷由劳伤,夫人将摄顺理,则气调和,风寒暑湿不能为害也。若劳伤血气。便放虚损,则风冷乘虚而干之,或寒缀于经络,则气备凝滞,不能湿养于肌肤;或入于腹内。则冲气亏虚。不能消化饱食。大肠虚则多痢,子脏寒则不生。成为断绝。成为不通,随所伤而成病,皆不逃乎风冷之气也。”

概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人杰。

(八)定量规定

堪舆思想认为:环境容量与人口数量应保持合理的比例。水口范围的大小决定居住人口的多少。每一地区从水流进至水流出的范围内,统称为水口。水口包容的面积越大。所能承受的容积就越大,造福的涵盖量也就越大。

据《资治通鉴》卷十一记载:汉高祖刘邦在商议都城选址问题时,群臣大多认为洛阳背山面河。可以依托。惟有张良持不同意见,他说:“洛阳虽有此固。其中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刘邦也认为长安(今西安)比洛阳发展的余地大,环境宽阔富庶,于是决定建都长安。后来,唐代也定都长安。古代的长安比今天的西安要大好几倍。

中国古代的都城之所以能作为政治、经济的中心。这与地理环境的博大容量有关。如北京地处华北平原与西北蒙古高原、东北松辽平原之间,西北是燕山山脉,西南是太行山脉,东南是渤海湾,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渤海。明初建都南京。靖难之役后,有大臣上疏。主张迁都北京。理由是北京可以俯视中原,沃野千里。于是成祖迁都北京。

堪舆思想要求大城镇必须建立在“脉远”、“气大”、“水湾”“穴阔”之地。《阳宅集成》卷一云:“凡京都府县,其基阔大,其基既阔,宜以河水辩之。河水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若隐隐与河水之明堂朝水秀峰相对着。大吉之长也。”龙气大则结都会,龙气小则安县邑。干龙为城镇,支龙为村舍。中国农村的许多村落的大小,都是由环境容量所决定的。

中国历代实行的行政区划,大多考虑到环境和容量因素,四川省是由盆地形成的天府之国;湖北、湖南是依云梦泽和洞庭湖而形成的鱼米之乡;昆明和大理分别由滇池和洱海决定了其规模;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最一个比较完整的地理单元,西有大兴安岭,东北有小兴安岭,东和南有张广才岭、长白山,整个地区呈现出向西南开口的簸箕状,箕底是松辽平原,人民生活在三面环山,一面平原的白山黑水之问间,自成一个关东文化区。清末,满族以关东为“龙兴之地”,建立了满清王朝。

堪舆思想以容量空间为明堂,明堂本是天子理政、百官朝见的场所,风水引伸为穴前的平地。宅地与明堂应当有一定比例。明堂不可太宽,宽则近乎旷荡,不能藏风。明堂也不可太窄,太窄则气局促而不开阔。明堂为宅地的拓展提供了空间。明堂有大、中、小之别,宋代陆游有诗云:“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是赞美以黄河与华山为背景的大明堂。唐代杜审言有诗云:“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这是赞美襄樊城的中明堂。宋代王安石有诗云:“一本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最赞美村舍的小明堂。只有充分了解明堂的容量.才能把握建设规模,使人与环境和谐。

(九)适中居中

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依,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论地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欧其显而不彰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哑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适中的堪舆论点早在先秦时就产生了。《论语》提出了中庸,就是无过不及。处事选择最佳方位,以便合乎正道。《吕氏春秋·重已》指出:“定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接,此阴阳不适之患也。”阴阳平衡就是适中。

堪舆思想主张山脉、水流、朝向都要与地协调。房屋的大与小也要协调。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门大不吉,房大门小不吉。清人吴埏在《阳宅撮要》指出:“凡阳宅须地基方正,间架整齐,东盈西缩,定损丁财。“

适中的另一层意思是居中。中国历代的都城,为什么不选择在广州、上海、昆明、哈尔滨?因为地点太偏。《太平御览》卷一五六记载:“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洛阳之所以能成为九朝故都,原因在于它位居天下之中。山河洪戴,八方辐奏,便于控制全国。现代社会更加讲究居中,地价房价级差地租价就是根据居中的程度而定。银行和商场只有在闹市中心才能获得最大效益。

适中的论点还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齐,附加设施紧紧围绕轴点。在典型的风水景观中,都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与地球的经线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轴级的北端最好是横行的山脉。形成丁字型组合,南端最好有宽敞的明堂(平原),中轴线的东西两边有建筑物簇拥,还有弯铀的河流。

(十)顺乘生气

堪舆思想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议,一生三面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手气。

由于季节的变化、太阳出没的变化、风向的变化。使生气与方位发生变化。不同的月份,生气和死气的方向就不同。生气为吉,死气为凶,人应当取其旺相,消纳控制。《管子·枢言》云:“‘有气则生,元气则死,生者以其气。”《黄帝宅经》认为,正月的生气在子于癸方,二月在丑艮方,三月在寅甲方,四月在卯乙方,五月在辰巽方。六月在乙丙方,七月在午丁方,八月在未坤方,九月在申庚方,十月在酉辛方,十一月在戌乾方,十二月在亥壬方。风水罗盘体现了生气方位观念,堪舆理气派很讲究这一套。

怎样辨别生气呢?明代蒋平价在《水龙经》中指出,识别生气的关键是望水。“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止。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子母同情,水气相逐也。夫溢于地外而有迹者为水,行于地中而无形者为气。表里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气趋东趋西,即其水之或去或来而知之矣。行龙必水辅,气止必有水界。”这就讲清了水和气的关系。

明代的另一位堪舆家廖希雍在《葬经》中认为,应当通过山川草木辨识生气堪舆思想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作顺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滋润,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宋代黄妙应在《博山篇》云:“气不和。山不植,不可扦;气未止,山走趋,不可扦;气不爽,脉断续,不可扦;气不行,山垒石,不可扦。”扦就是点穴,确定地点。

堪舆思想认为:房屋的大门为气口,如果有路有水环曲而至,即为得气,这样便于交流,可以得到信息,又可以反馈信息。如果把大门设在闭塞的一方,谓之不得气,得气有利于空气流通,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宅内光明透亮为吉,阴暗灰秃为凶。只有顺乘生气,才能称得上贵格。气说理论很庞杂,很重要,有待进一步讨论。

(十一) 普遍绿化

堪舆思想主张在宅地周围绿化。旧制规定: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树木是衡量地理好坏的标准之一。《葬书》云:“土高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层,富如万金。”草本繁茂则生气旺盛,护荫地脉,宜于居住。俗语云:“树木弯弯,清闲享福。高树般齐,早步云梯。竹木回环,家足衣缘。桃树向门,荫庇后昆,门前有槐,荣贵丰财。”

树木是挡风的绿色长城。广陌局散,非有护障不足以护生机。山谷风重,非有树障不足以卸寒气。风吹气散,树挡气聚。此外,树木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在净化环境空气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堪舆把环境周围的树木分为三类:抵挡煞气(西北风)的为“挡风林”,宅一般在西北方,或在山谷;房屋背后的为“龙座林”,衬托和屏护阳宅;房屋前面的为“下垫林”,以青翠整齐为吉。前二者以高大厚实为吉。

有了树木,就有了生机之气。就能调节生态。树木可吸收和过滤空气中有害物质,降低粉尘,消除噪音,涵蓄水分。柳杉、刺槐和白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女贞可以抗氟化氢;山茶可以抗氯气;桧柏林能分泌杀菌素,可杀死白喉、肺结核、痢疾等病菌。夏天,绿化地区的气温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度;森林中的气温出庭院低3度左右,比城市的林阴大道低1度左右,秋天以后则相,绿化地区比非绿化地区暖和。由此可见,普遍绿化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十二)教化审美

地理景观是文化与自然的交融。堪舆思镇主张寓教化于环境中。

堪舆思想用“三纲五常”来解释环境。所谓三纲,就是以气脉为富贵贫贱之纲;以明堂为砂水美恶之纲;以水口为生旺死绝之纲。所谓“五常”,就是山要真,地要平,砂要秀,水要抱,向要吉。

堪舆思想用伦理准则看待山川形势。饮水思源,看出现脉,由远及近。先看太祖山、大宗山、少祖山、少宗山、父母山,再看明堂附近的砂石和朝案,最后看其地。地周围要有拱伏重首的朝案之山,像子孙一样护守。

堪舆思想鼓励教育,主张在每一处居住聚落修建文峰塔或奎星楼。这些风水景观修在水口,或者低凹处,或者山巅。湖北钟祥县有座文峰塔,塔高16米,似一支直刺青天的巨笔,大有倚天铺云,写尽乾坤沧桑之势。当地学子见到此塔,无不由然而生追幕前贤,振兴文运的感慨。塔对于美化环境。倡导学风是有意义的。

堪舆思想追求美感,而美有形美和色美之别。

形式美有工整美、曲线美、自然美。从半坡的穴居到都城的皇宫,无不凝聚着不同时代的美。朴实是美,雄阔是美,雕凿也是美。当我们漫步在颐和园长廊。或者伫立在古刹前,或者穿行在山林时,美的感受是不同的。

堪舆思想认为地形有四美:一美罗城周密,二美砂水内朝,三美明堂宽敞,四美一团旺气。风水思想认为河流以弯曲美,蒋平阶在《水龙经》云:“水曲似金沟,富贵此中求。”又有诗云:“萦回水抱中气和,平远山如蕴藉人。”

堪舆思想认为山要绿。水要白,山清水秀为美。冷色使人安宁,暖色使人兴奋,黄色最受尊崇。五行中以土为中,土为黄色,金子也是黄色,所以古代的宫殿以黄色为美。老百姓的房子只许用黑色或最白色,以别尊卑。北京的四合院灰鸦鸦一片。云南大理一带的白族人民在山洱海修建了一幢幢白墙青瓦的房屋,格外清新明快。

(十三)改造地理人文环境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已日乃平,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革就是改造,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生存条件。

改造地理人文环境的实例很多,前面提到的都江堰就是改造地理人文环境的成功范例。岷江泛滥。淹没良田和民宅,一旦驯服了岷江,都江堰就造福于人类了。

北京城处处是改造地理人文环境的名胜。故宫的护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河上堆砌成景山,威镇玄武。北海是金代时蓄水成湖,积土为岛,以白塔为中心,寺庙依山势排列。圆明园堆山导水,修建一百多处景点,堪称“万国之园”。

中国的城镇和乡村建设很注重改造地理人文环境。如果我们下功夫。花气力翻捡一遍历史上留下来的方志书和村谱、族谱,每部书的首卷都叙述了地理人文环境,细加归纳,一定会发现许多改造地理人文环境的记载。如上古的淹城为了藏风聚气,筑了三道城墙和三层护城河。淹城在春秋时代的吴地,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东南有遗址,遗址的城门不在一条直线。

以上各项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其有科学成分,这些堪舆内容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阳宅结构原则、宅与宅协调原则、宅内陈设原则,也应当总结。到底怎样评价和利用这些原则,将是我们要进—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信息来源:乾坤周易文化研究院
文章来源:www.zhdjwh.com
本页网址:http://www.zhdjwh.com/page/web/kyfsInfo-228.html
建筑人文环境规划研究院中华堪舆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收藏打印返回
手机:15903722568(安阳)
邮箱:zhdjwh@163.com 906743692@qq.com    办公地址:安阳市文峰区凯旋大厦7楼707号
CopyRight © 乾坤周易文化研究院